《地震》创刊于1981年,是由中国地震局主管,中国地震局地震预测研究所、中国地震学会地震预报专业委员会、中国地震学会地震流体专业委员会、中国地震学会地震电磁学专业委员会联合主办的学术性期刊。
历史沿革
1981年,《地震》创刊,为双月刊。
1995年,改为季刊。
2014年12月,正式入选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第一批认定学术期刊。
2016年11月,《地震》新网站开通。
办刊宗旨
交流地震观测、地震前兆和强震机理与预测等研究成果,推动地震预报探索研究及其成果在防震减灾中的应用。
读者对象
主要从事地震观测分析、地震前兆探索、地震机理与预测研究的广大地震科技工作者和相关科技领域的科技人员。
荣誉表彰
《地震》曾在国家地震局第二届科技期刊评比中获得二等奖;被评为新闻出版署《中国期刊方阵》双效期刊、中国地球物理学类核心期刊。
被收录情况
《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核心期刊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来源期刊
荷兰文摘与引文数据库(Scopus)来源期刊
日本科学技术文献数据库(JST)来源期刊
查看详情
《地震》是由中国地震局地震预测研究所、中国地震学会地震预报专业委员会、中国地震学会地震流体专业委员会、中国地震学会地震电磁学专业委员会联合主办的学术性期刊。《地震》的办刊宗旨是交流地震观测、地震前兆和强震机理与预测等研究成果,推动地震预报探索及其成果在防震减灾中的应用。读者对象主要是从事地震观测分析、地震前兆探索、地震机理与预测研究的广大地震科技工作者和相关科技领域的科技人员。
来稿要求和注意事项:
1.来稿要求论点明确,数据可靠,条理清晰,文字精练。论文一般不超过13000字,插图不超过8幅。“研究简报”类文章一般不超过5000字。
2.来稿请参照《地震》期刊官网—作者中心—论文模板要求进行撰写和排版,需通过投稿系统投稿,如无法登录投稿系统也可通过电子邮箱投稿。一般不接收纸质投稿。作者投稿时需下载并签署论文版权转让和保密证明函,与稿件同时上传投稿系统,请作者自觉遵守声明书内容。
3.来稿应包括300字左右的中文摘要、关键词3~5个、第一作者简介(姓名,出生年月,性别,籍贯,职称,现从事主要研究)以及何种基金资助等项内容。文后再单独附中英文的题目、作者、单位、摘要、关键词,以供送审、校核使用。
4.文中物理、化学等计量单位一律采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量和单位》中颁布的法定计量单位以及国际标准单位制(SI)。非允许使用单位,必须换算成法定单位后方可投稿。
5.文中插图应清晰整洁,图中的符号及量、单位应与文稿一致,图形下方写出该图序、图题和图注。在中文图题(含图注)下一行应给出相应的英文。尽量提供矢量图,图件格式可以为(.ai, .emf, .wmf, .pdf, .ps),图件分辨率不低于600dpi。
6.文中表格请采用“三线表”,即每个表主要由3条线组成(必要时可加少量辅助线),去掉竖线。表序、表题(中、英文并列)在表上方居中给出。
7.作者稿件中如果需要彩色图件印刷,请在投稿时说明,编辑部将酌情处理,并适当收取彩色印刷费。
8.文中参考文献应是已经公开发表的,未公开发表的资料请勿列入,但可作为脚注。文中所引文献应与文后所列参考文献栏一一对应。参考文献的著录格式本刊采用“顺序编码”制。每篇文献应给出全部作者(超过3位,写“等”)、文章题目、期刊名称、出版年份、卷、期、起止页码等内容。需将中文的参考文献以相应英文参考文献著录格式,另附在中文参考文献之后。
9.来稿经编委(专家)审阅通过后,编辑部将及时通知作者对原稿进行修改、补充。作者收到修改通知后,应在1个月内将修改稿(连同原稿、修改意见)返回投稿系统或者发至电子邮箱。在3个月内未收到该稿录用通知(或修改稿通知),作者可自行处理。
10.依照《著作权法》规定,本刊可对稿件作适当的文字修改及删节(作者若不同意,请事先声明)。
11.凡本刊录用的文章,将一律由编辑部统一纳入有关信息服务系统,进入因特网提供服务信息。若不同意者,请来稿时声明。
12.来稿务请写明作者单位、单位所在城市、邮政编码、身份证号码,以便刊用、发放稿酬及联系。